从轻微的肌肉拉伤、扭伤到严重的挫伤、骨折,运动损伤分为多种类型。针对常见的轻中度损伤,常用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种。
非甾体抗炎药 (NSAIDs) 非甾体抗炎药就像身体里的“信号拦截员”,专门负责“掐断”那些引起疼痛和红肿发炎的信号通路,从而有效缓解不适。该类药物主要包括布洛芬、双氯芬酸钠等。双氯芬酸钠消炎消肿作用较强,其外用乳膏或凝胶可直接作用于患处,全身副作用风险较低。布洛芬镇痛作用较强,但胃肠道反应较常见,需饭后服用,以减少胃肠道刺激。塞来昔布抗炎镇痛作用较强,胃肠道副作用较少,蚕豆病患者不建议首选。
肌肉松弛药 肌肉松弛药像是紧绷肌肉的“解压师”,通过作用于神经系统,帮助因急慢性扭伤、挫伤或劳损而过度紧张的肌肉“放松”下来,减少疼痛感。常用药物有乙哌立松等。用药期间,可能会出现四肢无力、站立不稳、困倦等症状,当出现这些症状时,应减少或停止用药。同时,应注意服药期间不宜驾驶车辆。
中成药 该类药物主要包括活血止痛膏、云南白药气雾剂等。它们就像是受伤部位的“活血小分队”,主要任务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,把淤积的瘀血“赶走”,将肿胀消下去,从而达到止痛和帮助组织修复的目的。外用中成药使用时有很多注意要点,比如使用云南白药气雾剂保险液时应先振摇,喷嘴距离皮肤5~10厘米,喷射时间应限制在3~5秒,以防局部皮肤冻伤;皮肤有破溃、流血的地方,不宜用外用油、水及喷雾,容易刺激伤口,引起感染等。